今日报丨科创板50指数半日跌0.5%,关注科创板50ETF(588080)投资机会
2025-09-26
华商网-华商报 2025-09-26 15:55:43
(资料图片)
近日,一枚引人关注的“信使号”流星雨试验火箭(1/4缩比模型)和配套流星雨发射器(实物),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(以下简称“西电”)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谢楷教授及空天电子技术研究团队捐赠,落户该校博物馆。
这枚试验火箭背后的故事,首先回溯到2025年8月12日。
当晚,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迎来极大值。在我国戈壁深处,今年的绚烂夜幕中又多出了另一抹璀璨——22时30分,一枚名为“信使号流星雨”的试验火箭发出低沉轰鸣,腾空而起,经历数十秒的穿云破雾,它冲出大气,在天幕之巅骤然绽放。60簇炽烈光团宛若火树银花倾泻而下,与自然流星交相辉映,缓缓洒落于深邃天幕之中。
这场全国首次的“人工流星雨”试验圆满成功。这片绚烂光芒的制造者,就是谢楷教授和他带领的空天电子技术研究团队。
为什么要造一场人工流星雨?
人们常常仰望夜空,等待流星划过那一刻的惊喜与浪漫。那么,我们为什么要亲手“创造”流星?
“流星属于一种自然天象,当我们能通过科技手段创造流星,就成为人工天象的一种手段,可以人为控制流星出现的区域和时间,这对科学和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。”谢楷说。
从科学角度讲,人造流星的成功发射,意味着人类拥有了向空间主动注入物质的科学手段。
例如,可以向特定区域发射人造流星群,实施电离层的人为扰动与干预;或者在人造流星的燃烧过程中注入特定稀有示踪离子,可用于研究高层大气的科学奥秘。